近日,我在濟南參加首屆“教科杯”創新教學微課頒獎與學術交流活動,收益頗多。這此交流會議,由教科組織,山東省各地教研員和一線老師都熱情參加,主講的老師在自己的教學領域都頗有建樹,對普通老師的進步和成長有更好的借鑒和學習作用。
學術沙龍在泉城濟南盛大舉行,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帷幕。本次學術交流,由劉晶、張記存、王愛勝老師主講,由楊梅老師主持。劉晶老師《抓住機遇 體驗成長》分享了她的成長之路,抓住每一次小的機遇,做出每一次的成績,從個人能力和實際成果上取得顯著的改變和成果,才讓劉晶老師更確信自己的教學之路和研究方向。張記存老師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的成果,人工智能更多的需要對時代前沿道路的追尋和研究,這方面要向張老師多學習。王愛勝老師作為本次活動的創辦者之一,思考的角度和高度都更高一層次,從教學的基層中談創新,談創作,進而創作學術論文,從學生層面思考學生需要哪些,老師要講哪些,才能不脫離實際,站在一線教學的角度思考,也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。
第二天,會議舉辦了微視頻頒獎,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位老師獲獎,參賽主題多種多樣,由此也可以看出來老師的思考和學科的可研究性,我們需要學習和探討的還很多。微視頻的制作也有很多技巧和學問,楊梅老師和諸位老師也將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,課程也可以緩緩而來,不用開門見山,慢慢來也是不錯的開始呢。
信息教研員也帶領大家根據教材、教綱分析教學目的和重點,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有用有效的知識,也是各位信息技術老師要考慮的,才能合理安排課時,有效提高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。
這兩天,和學術大牛們一起共同學習和探討,讓我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向他們學習,帶領學生一起學好信息技術。